搜索
首页 《张迪功携诗见过次韵谢之二首》 世事岂能磨铁砚,诗盟聊吉歃铜盘。

世事岂能磨铁砚,诗盟聊吉歃铜盘。

意思:世上的事怎么能磨铁砚,诗结盟只是吉利歃血铜盘。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张迪功携诗见过次韵谢之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野外露宿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黄纸红旗意未阑,青衫俱不救饥寒”,描绘了作者在野外露宿时看到的景象,黄纸红旗象征着官府的权威和尊严,但在这荒郊野外,它们似乎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无法解决饥寒交迫的困境。作者用“青衫”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困境和无奈。 “久荒三径未得返,偶有一钱何足看”,作者表达了自己长期处于困境之中,无法返回家园的无奈和苦闷。即使有一枚铜钱,也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改变当前的困境。 “世事岂能磨铁砚,诗盟聊吉歃铜盘”,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无奈,认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无法改变当前的困境。他选择了诗歌作为自己的盟友,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不嫌野外时迂盖,政要相从叩两端”,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他并不嫌弃野外露宿的生活,只要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他愿意随时接受挑战和变化。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纸红旗意未阑,青衫俱不救饥寒。
久荒三径未得返,偶有一钱何足看。
世事岂能磨铁砚,诗盟聊吉歃铜盘。
不嫌野外时迂盖,政要相从叩两端。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铁砚

    读音:tiě yàn

    繁体字:鐵硯

    意思:(铁砚,铁砚)
    铁铸的砚臺。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晋武帝﹞即于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于阗国所出,献而铸为砚也。”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摺

  • 诗盟

    引用解释

    诗人的盟会。 宋 苏轼 《答仲屯田次韵》:“秋来不见 渼陂 岑,千里诗盟忽重寻。” 宋 陆游 《詹仲信出示卜居诗佳甚作二绝句谢之》之一:“老来万事慵开眼,独喜诗盟不寂寥。”

    读音:shī méng

  • 岂能

    读音:qǐ néng

    繁体字:豈能

    英语:how could; can; how is it possible

    详细释义:怎能、那能。左传?昭公九年:『文之伯也,岂能改物。』孟子?梁惠王

  • 世事

    读音:shì shì

    繁体字:世事

    短语:尘世

    英语:world

    意思:
     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 铜盘

    引用解释

    1.亦作“ 铜槃 ”。 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 奉铜槃而跪进之。”《后汉书·左慈传》:“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 宋 苏轼 《日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