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吴松道中二首》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意思:我船在哪里,霜月系枫桥。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是一首典型的描绘自然环境和旅途艰辛的诗。它以雨声、落叶声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中,“雨萧萧”描绘了清晨的细雨,淅淅沥沥,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而“江乡叶正飘”则交代了作者所处的环境——江南水乡,同时也引出了下一句“岁晚客程遥”中的“客程遥”,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和旅途的漫长。天寒加上急飞的雁声,使人倍感冷寂和孤单。而“岁晚”一词,又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凄凉。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两句,则是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鸟儿避开船只,鱼儿被船桨惊动,生动地表现出环境的险恶。 最后,“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两句,作者将目光转向了孤舟和霜月下的枫桥。孤舟停泊在霜月下,枫桥在朦胧的月光中若隐若现。这两句既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的孤寂和寒冷,也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环境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枫桥

    读音:fēng qiáo

    繁体字:楓橋

    意思:(枫桥,枫桥)
    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寒山寺附近。本称封桥,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相沿作枫桥。
      ▶唐·张祜《枫桥》诗:“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 霜月

    读音:shuāng yuè

    繁体字:霜月

    英语:Frimaire

    意思:
     1.指农历七月。
      ▶《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
      ▶王念孙《读书

  • 何许

    读音:hé xǔ

    繁体字:何許

    英语:what; what kind of

    意思:(何许,何许)

     1.何时。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一:“良辰在何许?凝霜霑衣襟。”

  • 孤舟

    读音:gū zhōu

    繁体字:孤舟

    意思:孤独的船。
      ▶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绵绵归思纡。”
      ▶宋·陆游《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