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
意思:不能与物都没有障碍,眼前清泉也从深。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六吕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出没悬流虽有道,凭陵险地本无心。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它以悬流为背景,通过描绘水流的状态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出没悬流虽有道”中,“悬流”指的是水流在陡峭的崖壁上跌落,形成一种悬而不断的状态。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自然之道,即水流在悬流中流动的规律和法则。诗人以此描绘水流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
第二句“凭陵险地本无心”中的“凭陵”意为侵占、征服,这里用来形容水流在险峻的地形中无所畏惧、自由自在的状态。“无心”则表达了水流没有主观意识、不受外界干扰的特性,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道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第三句“未能与物都无碍”中的“物”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道的深入理解,即水流虽然无法完全不受外界影响,但仍然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和规律,不受外界的束缚和限制。
最后一句话“咫尺清泉亦自深”中的“咫尺”形容距离很近,“清泉”则指水源附近的水域。这句诗描绘了即使是在近在咫尺的地方,水也能够保持其深度和纯净,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道的恒久性和不变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悬流中的水流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对水流状态的描绘,强调了自然之道的不受外界干扰、客观普遍、恒久不变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