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沁园春 勉中庵执中妙用》 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

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

意思:举止得当,持中不容易,再向中认细微。

出自作者[元]李道纯的《沁园春 勉中庵执中妙用》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中》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中”为主题,探讨了儒、道、禅三教的核心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首先,诗中强调了“中”在三教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儒家思想的根本,道家修行的关键,以及禅宗悟道的机锋。这里的“中”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平衡、适度、和谐的观念,是人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应该追求的目标。 其次,诗中提到了“动止得中”的重要性,这表明人们在行动和静止时都应该保持中正,不偏不倚。而“执中不易”则进一步强调了保持中立的难度,因为要做到中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向词中剖得”和“全中了”,这表明“中”这个概念需要在语言和思考中深入挖掘和领悟。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中”的含义,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最后,诗中还强调了“透得此中”,即要真正理解并运用“中”这个概念,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索。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中”的精髓,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中”这个概念在三教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和实践这个概念。它鼓励人们保持平衡、适度、和谐的态度,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以达到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的目标。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
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
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
其中趣,向词中剖得,慎勿狐疑。
个中造化还知。
却不在、当中及四维。
这日用平常,由中运用,兴居服食,中里施为。
透得此中,分明中体,中字元来物莫违。
全中了,把中业劈破,方是男儿。

关键词解释

  • 中中

    读音:zhōng zhōng

    繁体字:中中

    意思: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
      ▶《书•禹贡》:“﹝冀州﹞厥田惟中中。”
      ▶孔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
      ▶《书•禹贡》

  • 细微

    读音:xì wēi

    繁体字:細微

    短语:纤细 纤 不大 微 小 纤维 微细 短小 最小 微乎其微 矮小

    英语:imperceptibility

    意思:(细微,

  • 不易

    读音:bù yì

    繁体字:不易

    英语:not easy to do sth.

    意思:
     1.艰难,不容易。
      ▶《诗•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朱熹集传:“不

  • 动止

    读音:dòng zhǐ

    繁体字:動止

    意思:(动止,动止)

     1.动作与静止。
      ▶《庄子•天地》:“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荀子•修身》:“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

  • 得中

    读音:dé zhōng

    繁体字:得中

    意思:I

     1.得居中位。
       ▶《易•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干,曰《同人》。”
      
     2.适当,适宜。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

  • 执中

    解释

    执中 zhízhōng

    [impartial] 公平适中,不偏不倚

    执中之说

    引用解释

    1.谓持中庸之道,无过与不及。《书·大禹谟》:“维精维一,允执厥中。”《孟子·尽心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