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长洲遣兴》 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

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

意思:折腰米便宜忍受羞辱,近郊土地荒废好耕田。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长洲遣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深感悟。 首联“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诗人用“七十浮生”这一富有哲理的表述,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而“徒劳何日见功名”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但又无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年老,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奋斗,无法看到功名的实现。这种矛盾的心情,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 颔联“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诗人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感到羞愧,因为自己无法摆脱这种困境而感到无奈。同时,诗人也看到了自己家的田地荒芜,希望通过努力耕种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种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颈联“庭鹤惯侵孤坐影,邻鸡应信夜吟声”,描绘了诗人家中的生活场景。庭院的鹤已经习惯了与诗人的独坐相伴,而邻居的鸡也相信诗人的夜吟声。这种描述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孤独和寂静,但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尾联“年来更待贤良诏,咫尺松江未濯缨”,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希望朝廷能够发布贤良的诏书,为自己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能够解决自己家乡的荒芜问题。这种期待和希望,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晚年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深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
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
庭鹤惯侵孤坐影,邻鸡应信夜吟声。
年来更待贤良诏,咫尺松江未濯缨。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力耕

    读音:lì gēng

    繁体字:力耕

    意思:努力耕作。
      ▶《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晋·陶潜《移居》诗之二:“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宋·曾巩《谢章学士书》:“不能用身于

  • 折腰

    读音:zhé yāo

    繁体字:折腰

    英语:bow

    意思:亦作“折要”。
     
     1.弯曲的腰。
      ▶汉·刘向《列女传•钟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