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武平忆玉晨观》 终寻谷口隐,郑子岂其卿。

终寻谷口隐,郑子岂其卿。

意思:最终寻谷口隐藏,郑国的子是你。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武平忆玉晨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世路多氛垢,人间浪逐名》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的诗。它描绘了世间的纷扰和困扰,以及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困扰和挑战。 首句“世路多氛垢,人间浪逐名”,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描绘,如同尘土般污浊,充满了杂质和困扰。这描绘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忧虑。同时,“人间浪逐名”则表达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如同浪花般追逐着名声和地位。这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也揭示了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 接下来,“是非还自喻,宠辱固堪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是非荣辱的看法。他认为,是非荣辱都是自我认知的结果,人们过于看重这些虚名和荣誉,以至于被它们所困扰。而“宠辱固堪惊”则表达了诗人对宠辱无常的深刻理解,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薄宦真何恋,丹砂傥可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淡泊和对修道的向往。诗人认为,官场生涯虽然重要,但并不值得留恋,因为它的价值是相对的。而修道则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追求,如果能成功地炼制丹砂,那么修道就可能成为现实。 最后,“终寻谷口隐,郑子岂其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最终会选择归隐山林,远离世俗纷扰的决心。诗人对郑子不慕名利、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表示赞赏,认为这种生活方式值得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修道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诗人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想性,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世路多氛垢,人间浪逐名。
是非还自喻,宠辱固堪惊。
薄宦真何恋,丹砂傥可成。
终寻谷口隐,郑子岂其卿。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谷口

    引用解释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