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讼》 头虽五鼎不辞剑,口恐三缄合用枚。

头虽五鼎不辞剑,口恐三缄合用枚。

意思:头虽然五鼎不辞剑,人怕三缄合用枚。

出自作者[宋]华岳的《自讼》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身性格和人生观的自我阐述,表达了他对诙谐、言论自由、济世之才的看法,以及对自身刚正不阿、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持。 首句“我生素不事诙谐,檐板方头唤不回”表达了作者对诙谐、幽默等娱乐性质的言谈举止的淡然,更强调了作者对于言论自由的坚持,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遇事岂容无正论,济时未必有长材”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责任感和自身才能的认识,他坚信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坚持公正、合理的观点,但并不意味着他拥有解决所有问题的长才。 “头虽五鼎不辞剑,口恐三缄合用枚”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言论自由和沉默的看法。作者认为,虽然身份地位高贵,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沉默可能会让人误解为默认,因此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不是生平太刚介,有如踪迹尚尘埃”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自身性格和人生观的自我阐述。作者并不是因为过于刚正不阿,而是因为坚持自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才有了现在的言行和态度。即使在尘埃之中,也要保持自身的清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言论自由、社会责任、个人性格等多方面的思考和坚持,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生素不事诙谐,檐板方头唤不回。
遇事岂容无正论,济时未必有长材。
头虽五鼎不辞剑,口恐三缄合用枚。
不是生平太刚介,有如踪迹尚尘埃。

关键词解释

  • 五鼎

    读音:wǔ dǐng

    繁体字:五鼎

    意思:
     1.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
      ▶《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明·陆采《怀香记•

  • 合用

    读音:hé yòng

    繁体字:合用

    英语:share

    意思:
     1.该用;须用。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御前作﹞专管营造龙床、龙桌、箱柜之类。合用漆布、桐油、银硃等

  • 不辞

    读音:bù cí

    繁体字:不辭

    英语:be willing to

    意思:(不辞,不辞)

     1.不辞让;不推辞。
      ▶《庄子•天下》:“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说万物,说而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