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李光祖二首》 诏比二疏吾岂敢,或言出处亦相符。

诏比二疏吾岂敢,或言出处亦相符。

意思:下诏比二疏我怎么敢,有人说出来的地方也相符。

出自作者[宋]吴芾的《和李光祖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闲居生活的自述,表达了他不愿趋时媚俗、希冀归隐的志趣。 首联“漏残休更问铜壶, 自视平生分已逾。”点明诗人已经从深夜中熬到了黎明前的时刻。“每叹奔驰非得计”,表明他宦海浮沉多年之感慨,“只知静退”是他所以急流勇退了结老病孤苦的原因之一;但主要的还是他有才华有抱负而不能为世所容:因而只好以恬淡避世的办法求得一了百了的心理安慰而已 。这一节把作者的愤懑之情和无可奈何的心境一并吐出 , 苍凉悲壮而又感人至深.颔顶两段写出了自己奔走仕途并非本心所欲 ,不过是迫于无奈罢了.“耽’、“况味今虽在,”写出对过去的爱好与留恋;“近无"二字说明入情现实情况又使他不得不放弃过去的生活方略:“爱酒情怀”“吟咏情趣”,现在都只能成为往事的追忆中了!这里用杜牧诗句翻进一层加以形容刻划更深 .颈四句通过现 在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冲突 :一边是对官场的厌倦 、对自己才能气度 的自信 ;另一边则是逃避现实的愿望——这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更加突岀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的不平静 “或言出处亦相符”。这是他在现实中听到的两种意见:一种希望他能继续留在朝廷做高爵显位的达臣;另一种则劝 他学陶渊 明弃绝禄位追求自由放纵的人生乐趣 ——这两种建议虽然都是各执己见却也符合他的心意。 尾两句照应篇题:“吾岂敢”、“ 也相符",表示我怎会不知轻重缓疾去做那二疏之事呢?有人认为这正是自己的处身之道啊! 全诗意脉跌宕起伏辞意委婉含蓄耐读·咀嚼不尽.充分显示了一个经历了豪荡激烈到平和坦然心态变化的老年知识分子可敬可爱的品格风范和精神境界 .此作历来受到好评如潮就是证明  整 首作品写得雍雅从容不激切也不消沈可谓恰如其分的表露了自己一生的磊落襟怀和不凡气质 这是一幅洗尽铅华的人生意蕴着美玉般的晶莹光亮透明澄澈它比那种一味嗟穷倒踬呼天抢地痛哭命运叫喊上访的作品品要高尚得多深沉的多因此也更具有艺术上的隽永性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漏残休更问铜壶,自视平生分已逾。
每叹奔驰非得计,只知静退是良图。
耽诗况味今虽在,爱酒情怀近已无。
诏比二疏吾岂敢,或言出处亦相符。

关键词解释

  • 岂敢

    读音:qǐ gǎn

    繁体字:豈敢

    英语:you flatter me; I don\'t deserve such praise or honour

    意思:(岂敢,岂敢)

     1.犹言怎么

  • 相符

    读音:xiāng fú

    繁体字:相符

    短语:顺应 符 入 合 抱 切 合乎 副 称 可

    英语:(v) match up to; tally

    意思:相合;彼此一致

  • 出处

    读音:chū chù

    繁体字:出處

    英语:provenance

    意思:(出处,出处)
    I

     1.谓出仕和隐退。
       ▶汉·蔡邕《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着,出处

  • 二疏

    读音:èr shū

    繁体字:二疏

    意思:
     1.晋·张协《咏史》:“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唐·护国《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