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岘山次韵三首》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意思:一个我倘若答应我,高睡饱松髓。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游岘山次韵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作者在山中行进过程的诗,通过对山中的自然景色、山神、前杰后俊、晦明更百态、老僧、山中的精庐以及山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的喜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句“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描绘了作者在夜色中行进了一段路程,天亮时踏上了山路的情景。接下来的“山神岂妬我,飞雨乱眸子”则描绘了作者对山中神灵的敬畏和感激,因为山神并没有阻止他进入山中,而是以飞雨迎接他。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描绘了山中重重的山峦,前有杰出的人物,后有俊美的风景,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则描绘了山中晦明变化的各种形态,让人感叹这里的美丽和神秘。 在行进过程中,作者找到了一个精庐,停车向老僧请教。老僧向作者介绍了山中的佳处,并得到了作者的赞赏和灵感。接下来的“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表达了作者希望像谢安那样归隐山林,享受山中生活的愿望。 最后,作者在山中尽情享受春天的蕨菜,感到生活的美好。如果能够有一块地方让他高卧,享受松树的精髓,那该多好。而在城中的人只能徒然地拄着笏板想象,却无法体验这样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行进过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追求。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
山神岂妬我,飞雨乱眸子。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
路穷得精庐,税驾谘祖始。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
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
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城中谩拄笏,那知有兹事。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一丘

    亦作“ 一邱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
  • 松髓

    读音:sōng suǐ

    繁体字:鬆髓

    意思:
     1.松脂。喻指老人眼中分泌物。
      ▶南朝·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方瞳起松髓,赪髮疑桂脑。”
     
     2.松脂。指茯苓。旧说松脂入地,化为茯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