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处正堪承雨露,浪中莫使长莓苔。
意思:涡处正堪承雨露,浪中没有使长莓苔。
出自作者[宋]李处权的《送石与德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淡然的态度描绘了仇池这个地方,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坡老仇池安在哉,佛家鹫岭解飞来。”诗人以一种开放的视角描绘了仇池这个地方,仿佛这里是一个可以吸引各种生物的地方,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可能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这里,“坡老”可能是指苏轼,他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文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仇池”是诗中的地点,诗人询问它究竟在哪里,但紧接着,他表示佛家的鹫岭(佛教中一个象征着神圣和智慧的地方)似乎也愿意飞来这里。
“但令气象侔冲霍,可要孤高切斗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仇池的期待。他希望这里的气象能够雄浑壮丽,有如冲天的霍山;而“孤高切斗魁”则表达了仇池的独特和高耸入云的气质。
“涡处正堪承雨露,浪中莫使长莓苔。”这两句描绘了仇池的生态环境,诗人希望这里能够承接雨露,保持湿润,同时又不要让浪花在岩石上留下太多的苔藓。这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最后,“明窗净几无尘入,想对诗翁墨沼开。”这两句描绘了仇池的洁净和诗意,诗人想象着在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几案前,可以随时展开诗歌创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仇池的洁净环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描绘仇池这个地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仰。它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诗,读来令人感到温暖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