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六十寄景仁》 见事晚于蘧伯玉,今知五十九年非。

见事晚于蘧伯玉,今知五十九年非。

意思:见事晚在蘧伯玉,现在知道五十九年不是。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六十寄景仁》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借用典故,以自己与天的争斗为引子,展示了人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我认知的逐渐深化。 首句“从来好与天争力”,诗人以豪迈的语气表达了自己不屈的斗志,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抗争。这种争斗并非简单的对抗,而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次句“困竭方惭已力微”,在经历过困境和挫折之后,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对此感到惭愧。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而这种认知是成长的必然过程。 第三句“见事晚于蘧伯玉”,诗人借用蘧伯玉的典故,表达自己虽然认知较晚,但依然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前进。这展现了诗人的自谦和自省,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最后一句“今知五十九年非”,诗人以五十九年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过去错误的认知和行为的悔恨。这种悔恨并非消极的自责,而是对自我成长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坚韧和勇气。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从来好与天争力,困竭方惭已力微。
见事晚于蘧伯玉,今知五十九年非。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见事

    读音:jiàn shì

    繁体字:見事

    意思:(见事,见事)
    识别事势。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
      ▶《晋书•唐彬传》:“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

  • 十九

    读音:shí jiǔ

    繁体字:十九

    意思: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唐·韩愈《平淮西碑文》:“凡蔡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