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无用上人游中条》 屐踪临水月,锡影入云无。

屐踪临水月,锡影入云无。

意思:足迹追踪到水月,锡影入说没有。

出自作者[宋]魏野的《送无用上人游中条》

全文赏析

这首诗《迢递中条寺,秋寻忘险途》是一首描绘秋日游览中条寺的诗,表达了诗人忘却险途,流连忘返的感受。 首联“屐踪临水月,锡影入云无”,描绘了诗人漫步寺中的情景。屐,一种木屐,这里代指脚步;锡,指锡杖,僧人所用。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脚步在月光下留下的印记,而锡影则进入了云层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漫步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寺庙的神秘和深邃。 颔联“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进一步描绘了中条寺的景色。像阁,指寺庙中的佛像阁楼;秦树,指中条山周围的树木。这句诗描绘了佛像阁楼与周围的树木相映成趣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经窗所见到的舜都的美丽景色。 颈联“我曾题壁处,闲看想踟蹰”,诗人回忆起曾经在中条寺题壁的往事,如今闲暇时分再来看待这些题词,不禁心生感慨,踟蹰不已。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中条寺秋日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忘却险途,流连忘返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的“水月”、“云无”、“像阁”、“秦树”、“经窗”、“舜都”等意象,既描绘了景色的美丽,又体现了寺庙的神秘和深邃。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十分自然流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迢递中条寺,秋寻忘险途。
屐踪临水月,锡影入云无。
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
我曾题壁处,闲看想踟蹰。
作者介绍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代表诗作有《寻隐者不遇》等。

关键词解释

  • 水月

    引用解释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