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菊对芙蓉·梧叶飘黄》 木樨开後,不应误我,好景良时。

木樨开後,不应误我,好景良时。

意思:木樨开后,不应该误了我,好景好的时候。

出自作者[宋]康与之的《金菊对芙蓉·梧叶飘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离别的痛苦。 首句“梧叶飘黄,万山空翠,断霞流水争辉”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梧桐叶黄,山峦青翠,夕阳的余晖与流水相映成趣。这些景象为整首诗定下了凄美的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正金风西起,海燕东归”进一步描述了秋天的气息,秋风起,海燕归,一种离别的预感油然而生。 “凭栏不见南来雁,望故人、消息迟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期待,他在栏杆旁等待,希望故人能传来消息,但等待却无果。 “木樨开后,不应误我,好景良时”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 “只念独守孤帏。把枕前嘱付,一旦分飞”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他只能独自面对孤独,期待故人的消息。 “谁知别後相思苦,悄为伊、瘦损香肌”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苦,他的身心因思念而憔悴。 最后,“花前月下,黄昏院落,珠泪偷垂”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诗人在花前月下,独自流泪,思念着远方的故人。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离别的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梧叶飘黄,万山空翠,断霞流水争辉。
正金风西起,海燕东归。
凭栏不见南来雁,望故人、消息迟迟。
木樨开後,不应误我,好景良时。
只念独守孤帏。
把枕前嘱付,一旦分飞。
上秦楼游赏,酒殢花迷。
谁知别後相思苦,悄为伊、瘦损香肌。
花前月下,黄昏院落,珠泪偷垂。
作者介绍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关键词解释

  • 木樨

    读音:mù xī

    繁体字:木樨

    英语:wooden slippers

    意思:同“木犀”。
     
     1.指木犀花。
      ▶宋·朱敦儒《菩萨蛮》词:“新窨木樨沈,香迟斗帐深。”

  • 好景

    引用解释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 不应

    读音:bù yīng

    繁体字:不應

    意思:(不应,不应)
    I

     1.不应该。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古今小说•李公子

  • 误我

    引用解释

    讹误。我,用同“ 譌 ”。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误我。”一本作“ 误譌 ”。

    读音:wù wǒ

  • 良时

    读音:liáng shí

    繁体字:良時

    意思:(良时,良时)
    美好的时光;吉时。旧题汉·苏武《诗》之三:“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唐·杜甫《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诗:“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