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

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

意思:折拄杖,挑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的路。

出自作者[宋]释绍昙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它以衲僧、凉爽的暑退、折拄杖、破草鞋等元素,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静谧的世界。 “衲僧家,无本据”,描绘了衲僧的生活方式,他们没有固定的依靠,没有固定的住所,随心所欲地生活。他们不受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暑退凉生,任情去住”,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和衲僧的自由生活。他们不受季节的限制,随心所欲地生活,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 “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进一步描绘了衲僧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精神境界。他们用折断的拄杖挑拨红尘中的人,用破旧的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无佛处,急赴过,有佛处,不得住”,表达了衲僧对佛的看法。他们认为佛不在寺庙中,而是在心中,不需要刻意追求。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 “捏聚大千无寸土,业风吹上十二峰”,表达了衲僧对世界的看法。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业力所构成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 最后,“来,徐徐向伊道,提鞋去。”表达了衲僧的生活态度和追求。他们不急不躁地走向未知的世界,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它通过描绘衲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宁静的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衲僧家,无本据。
暑退凉生,任情去住。
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
无佛处,急赴过,有佛处,不得住。
捏聚大千无寸土,业风吹上十二峰。
来,徐徐向伊道,提鞋去。

关键词解释

  • 里人

    读音:lǐ rén

    繁体字:裏人

    意思:
     1.同里的人,同乡。
      ▶《晏子春秋•问上九》:“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五六岁,有里

  • 拄杖

    读音:zhǔ zhàng

    繁体字:拄杖

    意思:
     1.执持。
      ▶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 前路

    读音:qián lù

    繁体字:前路

    意思:
     1.前面的道路;前方的路上。
      ▶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元·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摺:“汤哥若到前路无了盘缠,使银子呵,着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