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平乐·风鬟雨鬓》 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意思:倦倚玉兰花看月亮,容易接近对低香。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清平乐·风鬟雨鬓》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哀愁。 首句“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描绘了作者在风雨中疲倦无助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中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第二句“倦倚玉兰看月晕”,描绘了作者倚着玉兰树看月晕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月色的迷恋和孤独感。第三句“软风吹遍窗纱”,描绘了微风轻拂窗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微风的感受和思念之情。第四句“心期便隔天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无奈之情,因为距离遥远,无法相见。最后两句“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哀愁和孤独感,因为春天即将过去,离别也将到来,只能在黄昏时分独自面对梨花,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那个人。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哀愁。通过描绘作者在风雨中疲倦无助的形象,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通过描绘作者对月色、微风的感受和思念之情,表现出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无奈之情;通过描绘作者在黄昏时分独自面对梨花,表现出作者的哀愁和孤独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玉兰

    读音:yù lán

    繁体字:玉蘭

    英语:yulan

    意思:(玉兰,玉兰)
    花木名。落叶乔木,一般高三至五米。单叶互生,倒卵形状长椭圆形。花大型,呈钟状,单生枝顶,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九片,色白,芳香

  • 月晕

    读音:yuè yùn

    繁体字:月暈

    英语:lunar aureole

    意思:(月晕,月晕)
    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光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产生的光现象。常被认为是天气变化起风的徵兆,俗称风圈。

  • 容易

    读音:róng yì

    繁体字:容易

    短语:爱 便于 轻

    英语:likely

    意思:
     1.做起来不费事。
      ▶《汉书•杨恽传》:“郎中丘常谓恽曰:‘闻君侯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