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炭泉险道》 一涧呀然截乱峰,更于何处问途穷。

一涧呀然截乱峰,更于何处问途穷。

意思:一涧惊恐而截断乱峰,又在什么地方打听路。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炭泉险道》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涧呀然截乱峰》是一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对山涧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一涧呀然截乱峰”,用“一涧”形容山涧,形象生动,仿佛一幅水墨画,展现出一片清澈的溪流,截断了错落的山峰。这样的描绘,既表现了山涧的壮美,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 其次,“更于何处问途穷”一句,诗人通过问询的方式,表达了对山涧的探索和好奇,也表现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高深出井又入井,曲直上弓还下弓。”这两句是对山涧的进一步描绘,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山涧的深邃和高耸比喻为“出井又入井”,将山涧的曲折和流淌比喻为“曲直上弓还下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涧的复杂和多变。 “绝底乍临浑偪仄,危颠才彻似飞冲”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山涧的底部和顶端,表现了山涧的深度和高度,同时也表现了山涧的动态和活力。 最后,“我来行县须经此,正在炎炎三伏中。”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感慨,诗人因为公务需要经过这里,正逢炎炎夏日,这样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的忙碌和辛苦,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涧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情、探索精神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涧呀然截乱峰,更于何处问途穷。
高深出井又入井,曲直上弓还下弓。
绝底乍临浑偪仄,危颠才彻似飞冲。
我来行县须经此,正在炎炎三伏中。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呀然

    读音:yā rán

    繁体字:呀然

    意思:
     1.张口貌;张开貌。
      ▶唐·孙樵《书田将军边事》:“吾尝伺其来,朔风正严,缓步坦途,日次一舍,固已呀然汗矣。”
      ▶宋·王禹偁《归云洞》诗:“碧洞何耽耽,呀然倚

  • 于何

    读音:yú hé

    繁体字:於何

    意思:(参见于何)

     1.为何;如何。
      ▶《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唐·王季友《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

  • 途穷

    读音:tú qióng

    繁体字:途窮

    意思:(途穷,途穷)
    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步兵》:“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唐·刘肃《大唐新语•持法》:“此途穷者,不辑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