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意思:有人宁愿渡过大海,没有春天雁不回。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过秦楼·草草兴亡》,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通过对秦始皇陵的描绘,抒发了对朝代兴亡、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中,“古墓”指秦始皇陵,“苍岭”是坟墓的苍老而荒凉的景象,与“古墓”形成对比的是“幽宫”,即深宫般的陵墓,颜色“紫”,暗示陵墓的富丽和秦始皇的高贵身份。这里用“象”字,不只是说宫室建筑的形状,更是暗示了秦始皇死后仍掌握着生前的权力,他的统治仍像在世时一样。 接下来的“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陵墓的威严和神秘。“星辰七曜隔”,是说天上的星辰似乎与地上的陵墓隔绝开来,象征着秦始皇的权威横压一切,即使是天上的星辰也不能与之抗衡。“河汉九泉开”,则是对陵墓内世界的神秘描绘,九泉之下仍能感受到秦始皇的权力的存在。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这两句以生动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秦始皇的统治的冷酷无情。对于海边的居民来说,“有海人宁渡”意味着即使有更好的去处,他们也不敢或不能离开这个地方。对于飞鸟来说,“无春雁不回”则意味着这里没有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只有寒冷和死寂。 最后两句“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描绘了陵墓周围的景象,松树在风中发出低沉的声音,仿佛在哀悼什么。这里的“疑是大夫哀”是一种暗示,暗示着秦始皇的统治如同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但他的死却使这个国家失去了他的智慧和领导,人们只能在他的陵墓前哀悼。 叶矫然的评论中提到了多首同题诗,并对比了它们的优劣。他认为王维、许浑等人的诗各有妙处,但同时也指出他们的诗中存在的缺点。这种评论方式既肯定了这些诗的艺术价值,也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陵的描绘,表达了对朝代兴亡、人事变迁的感慨。它以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秦始皇的权威和冷酷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高,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作品赏析

叶矫然:同题始皇陵诗,王维“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许浑“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惟拜孝文陵”,元好问“无端一片云亭石,杀尽苍生有底功”,侈语、冷语、谩骂语,各有其妙。
(《龙性堂诗话》)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不回

    读音:bù huí

    繁体字:不回

    意思:正直,不行邪僻。
      ▶《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高亨注:“回,邪僻。此言君子以正道求福。”
      ▶《后汉书•侯霸传》:“﹝霸﹞在位明察守正,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