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珮》 韦弦非中度,兰蕙欠锵鸣。

韦弦非中度,兰蕙欠锵鸣。

意思:韦弦不符合标准,兰蕙欠鸣响。

出自作者[宋]丁谓的《珮》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山玄水苍重,进揖退扬清。静有如圭德,行无变玉声。韦弦非中度,兰蕙欠锵鸣。几忆陪朝会,交相间九成。》,从标题来看,它似乎是一首描绘山水、道德和人生选择的诗。让我们逐步分析这首诗。 首先,“山玄水苍重”描绘了山水之壮美,玄和苍在这里都表示深青色,形容山水的深重、浓烈。这句诗给人一种壮丽、宏大的感觉。 “进揖退扬清”描绘了人的行为举止,进揖代表了礼仪,退扬则表现了谦逊和优雅。这里可能是在赞美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范。 “静有如圭德,行无变玉声”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人的道德品质。静如圭,表示沉稳、坚定;行无变玉声,可能是在描述行为举止中透露出一种高雅、清朗的气质。 “韦弦非中度”一句,可能是在说人的道德标准并非完全符合中庸之道,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道德标准的反思。 “兰蕙欠锵鸣”一句,可能是在说兰花和蕙草的香气虽然迷人,但缺少金属的铿锵之声,这可能是在比喻高尚的道德虽然美好,但也需要有坚强的行动来支持。 “几忆陪朝会,交相间九成”一句,可能是表达了对过去朝会时回忆和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人生选择,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庸之道的反思和对过去朝会的回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玄水苍重,进揖退扬清。
静有如圭德,行无变玉声。
韦弦非中度,兰蕙欠锵鸣。
几忆陪朝会,交相间九成。
作者介绍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关键词解释

  • 兰蕙

    读音:lán huì

    繁体字:蘭蕙

    意思:(兰蕙,兰蕙)
    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
      ▶《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飏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
      ▶汉·赵壹《疾邪》诗之二:“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 中度

    (1).合乎标准、法度。《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淮南子·主术训》:“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四游记·果老骑驴应召》:“言词清雅,礼数中度。”
    (2).引申为恰到好处。 唐 陈鸿 《长恨歌传》:“鬢髮腻理,纤浓中度。”《宋史·欧阳修传》:“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读音:zhōng dù

  • 韦弦

    读音:wéi xián

    繁体字:韋弦

    意思:(韦弦,韦弦)
    亦作“韦絃”。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后因以“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

  • 锵鸣

    读音:qiāng míng

    繁体字:鏘鳴

    意思:(锵鸣,锵鸣)
    形容声音清越。
      ▶《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清·朱仕秀《重游灵应峰记》:“清泉杂其间,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