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东沿西泝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

东沿西泝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

意思:向东沿着西溯浙江津,去去来来晚上又清晨。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东沿西泝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乘船沿浙江津溯流而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的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东沿西泝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交代了诗人行进的方向、河流以及时间。诗人沿着浙江津溯流而上,日夜兼程,不知疲倦。此句以“去去来来”四个字重复,强调了诗人离别家乡的匆忙和不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家人、乡人分别的情景。诗人上岸牵着樯杆,推着年幼的孩子,表现出对家人的依依不舍。而隔船招手的动作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期盼再次相见的情感。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诗人乘船行进和与家人、乡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的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重复的词语和动作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自然。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衬托,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沿西泝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
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浙江

    读音:zhè jiāng

    繁体字:浙江

    短语:澳门 四川 蒙古 西藏 云南 台湾 海南 新疆 安徽

    英语:Zhejiang province, China

    意思:

  • 来来

    读音:lái lái

    繁体字:來來

    意思:(来来,来来)

     1.以来。
      ▶唐·段成式《戏高侍御》诗之一:“青琴仙子长教示,自小来来号阿真。”
      ▶唐·皮日休《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诗:“十日来来旷

  • 去去

    读音:qù qù

    繁体字:去去

    意思:
     1.谓远去。
      ▶汉·苏武《古诗》之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唐·孟郊《感怀》诗之二:“去去勿复道,苦飢形貌伤。”
      ▶清·魏源《四明山中峡》

  • 去来

    读音:qù lái

    繁体字:去來

    英语:\"Qulai\"

    意思:(去来,去来)

     1.往来,往返。
      ▶《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赍送之礼,无通于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

  • 来暮

    读音:lái mù

    繁体字:來暮

    意思:(来暮,来暮)
    《后汉书•廉范传》:“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