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意思:仗剑夜间巡逻,衣襟满霜霰。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巡逻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士兵在严寒、危险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的坚韧精神。 首两句“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直接而生动地描绘了士兵的装备和环境。他手握长剑,夜晚在城墙上巡逻,衣襟上满是霜冻。这两句也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夜晚的寒冷和霜冻都增加了巡逻的难度。 接下来的两句“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描绘了突发的事件——火灾。火光在郊野蔓延,火苗高涨,甚至能触及星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火灾的严重性,也暗示了士兵面临的危险和压力。 “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这两句描绘了火灾后的场景。积雪覆盖了大地,仿佛空旷的江面;长林被烧过后,残留的部分像断了的岸边。这两句既描绘了火灾后的惨状,也展现了士兵在灾难中的冷静和坚韧。 最后两句“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是诗的转折点,它揭示了士兵内心的情感。他独自站在城墙上,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因此发出了长长的叹息。这两句不仅揭示了士兵的内心世界,也使读者对这位士兵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士兵在严酷环境下的坚韧和情感,使人对他们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
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
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衣襟

    读音:yī jīn

    繁体字:衣襟

    英语:lappet

    意思:亦作“衣衿”。
     古代指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
      ▶汉·王粲《七哀诗》之二:“迅风拂裳袂,白露霑衣襟。”

  • 仗剑

    读音:zhàng jiàn

    繁体字:仗劍

    英语:rest one\'s hand on the sword; hold a sword

    意思:(仗剑,仗剑)
    持剑。
      ▶《史记•淮阴侯列

  • 夜巡

    读音:yè xún

    词语解释

    ⒈  油画。荷兰伦勃朗作于1642年。作品描绘上尉率领的射击手队准备出发执行紧急任务的一个场面。上尉走在最前面,他身穿黑色衣服,头戴黑色帽子。在他左边是中尉,射击手们环绕着他俩展开各种动态,令人想起荷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斗争。

  • 霜霰

    读音:shuāng xiàn

    繁体字:霜霰

    意思:
     1.霜和霰。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南朝·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煦蒸霜霰,莩甲云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