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城子·河堤烟树渺云沙》 想到都门南下望,金缕暗,玉钗斜。

想到都门南下望,金缕暗,玉钗斜。

意思:想到都门往南下望,金丝黑暗,玉钗斜。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江城子·河堤烟树渺云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堤上的景色,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和无尽的哀思。 首句“河堤烟树渺云沙。七香车。更天涯。”描绘了河堤上的景象,烟雾缭绕的树木,云沙相接,景色如画。而“七香车”则暗示了离别的场景,可能是女子乘坐的香车远去,留下男子在原地独自伤感。 “万古千秋,幽恨入琵琶。想到都门南下望,金缕暗,玉钗斜。”这几句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和无尽的哀思。诗人通过描绘女子在都门南下时,金缕衣坠落,玉钗斜歪的细节,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津桥春水浸红霞。上阳花。落谁家?”这里诗人描绘了津桥边春水红霞的美景,但这种美景却无法安慰女子内心的痛苦。她不禁思考,自己将会落入谁家?这表达了她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独恨经年,培养牡丹芽。寒雁归时凭寄语,莫容易,损容华。”最后,诗人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深思念和担忧。她独自恨着这漫长的离别岁月,只能看着牡丹发芽成长。她希望在大雁归时,能够托它捎去自己的思念和嘱咐,不要轻易损伤自己的容颜。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诗人用词精准,表达深刻,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河堤烟树渺云沙。
七香车。
更天涯。
万古千秋,幽恨入琵琶。
想到都门南下望,金缕暗,玉钗斜。
津桥春水浸红霞。
上阳花。
落谁家。
独恨经年,培养牡丹芽。
寒雁归时凭寄语,莫容易,损容华。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想到

    解释

    想到 xiǎngdào

    [think of;call to mind] [脑子里] 有一个想法;[心里] 产生一个想法

    当他看见那座房子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他的老家

    读音:xiǎng dào

    <

  • 都门

    读音:dōu mén

    繁体字:都門

    意思:(都门,都门)

     1.京都城门。
      ▶《汉书•王莽传下》:“兵从宣平城门入,民间所谓都门也。”
      ▶颜师古注:“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
      ▶唐

  • 玉钗

    读音:yù chāi

    繁体字:玉釵

    意思:(玉钗,玉钗)

     1.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
      ▶唐·李白《白纻辞》诗之三:“高堂月落烛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