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太守》 岂弟循良守,功成意益谦。

岂弟循良守,功成意益谦。

意思:难道弟顺良守,成功更加谦虚。

出自作者[宋]虞俦的《和太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某位官员的廉洁奉公,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岂弟循良守,功成意益谦”直接点明该官员的品德和功绩,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之情。其中,“岂弟”意为和善平易,“循良守”是对官员的赞誉,意思是他遵守法度,为政以德,是一位好官。“功成意益谦”则表达了该官员功成名就之后,更加谦逊谨慎的态度,进一步彰显了他的高尚品德。 接下来,“寻求七字律,想见一生廉”表达了对该官员为政风格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清廉自律。“七字律”指的是该官员在处理政务时,能够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处理问题,表现出他的干练和高效。“一生廉”则是对他清正廉洁的赞誉,他一生都坚守廉洁自律的原则,不贪不腐。 “活火烹茶蕊,消愁媚酒帘”这两句诗描绘了该官员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他的高雅气质和淡泊名利的心态。“活火烹茶蕊”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消愁媚酒帘”则表现出他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累的品格。 最后,“南楼月华好,吹笛指须纤”是对该官员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楼月华好”描绘了美好的夜晚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吹笛指须纤”则是对该官员的祝福,希望他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某位官员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叠词等,使得诗歌语言优美,韵律感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岂弟循良守,功成意益谦。
寻求七字律,想见一生廉。
活火烹茶蕊,消愁媚酒帘。
南楼月华好,吹笛指须纤。

关键词解释

  • 岂弟

    读音:kǎi tì

    繁体字:豈弟

    意思:(岂弟,岂弟)
    和乐平易。
      ▶《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易岂弟。”
      ▶宋·欧阳修《南省试进士策问》之二:“岂朝廷礼乐文物,万民富庶岂弟,必如是之勤且详,然

  • 循良

    引用解释

    1.谓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 房謨 忠勤之操,始终若一。 恭懿 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 孙中山 《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