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意思:岸下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和思乡之情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首句“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描绘了雨后城头的景象,雨水洗刷了城墙,环境显得清新自然。同时,黄鹂在戍楼上欢唱,更增添了孤独和寂寥的气氛。这里通过雨后环境和鸟鸣来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塞花象征着边疆的艰辛和苦难,客泪则表达了离别家乡的悲伤。这两句诗将思乡之情与边疆生活的艰辛联系起来,使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是表达年华老去、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以悲叹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已经老去,而青春也已经不再。这种表达方式使情感更加深沉和感人。 最后,“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两句,诗人以期望和祝福的语气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祝愿。朋友从万里之外来信已到瓜州,这给诗人带来了安慰和希望。这两句诗以期望和祝福结尾,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通过对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同时深化了对思乡之情、年华老去和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以期望和祝福结尾,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黄鹂

    读音:huáng lí

    繁体字:黃鸝

    英语:troupial

    意思:(黄鹂,黄鹂)
    鸟名。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被饲养作笼禽。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鸧

  • 城头

    读音:chéng tóu

    繁体字:城頭

    意思:(城头,城头)
    城墻上。
      ▶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元·萨都剌《高邮城晓望》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 戍楼

    读音:shù lóu

    繁体字:戍樓

    英语:garrison watchtower

    意思:(戍楼,戍楼)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