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减字木兰花 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

意思: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梦境远。

出自作者[清]项鸿祚的《减字木兰花 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全文创作背景

项鸿祚的《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有关。项鸿祚是一个富家子弟,但他天生情感丰富,对生命和春天充满了热爱和珍惜。这首词是他在某个春夜,听到隔壁墙传来的歌吹声时,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 具体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猜测是项鸿祚在某个夜晚,独自一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渐渐消逝,心情惆怅,此时隔壁墙传来的歌吹声让他更加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悲伤和对生命美好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作者介绍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

关键词解释

  • 锦屏

    读音:jǐn píng

    繁体字:錦屏

    英语:silk screen

    意思:(锦屏,锦屏)

     1.锦绣的屏风。
      ▶唐·李益《长干行》:“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 春梦

    读音:chūn mèng

    繁体字:春夢

    短语:幻景 镜花水月 幻境 幻像 幻影

    英语:spring dream

    意思:(春梦,春梦)

     1.春天的梦。<

  • 脆管

    读音:cuì guǎn

    繁体字:脆管

    意思:笛的别称。
      ▶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清絃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元·张宇《上巳日游平湖》诗:“脆管当筵清似语,扁舟争岸疾如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