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学》 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原岂敢休。

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原岂敢休。

意思:已得到名次虽然可以放,还没到根本不敢休息。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夜学》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原岂敢休》。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事业追求的决心和谦逊态度的诗。 首句“已叨名第虽堪放”,诗人表达了自己已经名列前茅,取得了应有的地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满,反而感到自己应该更加放松,更加谦虚。这里的“叨”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名列前茅的谦逊态度。 “未到根原岂敢休”则表达了诗人对事业的追求和决心。他明白自己的成就只是暂时的,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这里的“未到根原”并非指物质上的财富,而是指精神上的追求和成长。 “文字一床灯一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他以灯为伴,以文字为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里的“一床”和“一盏”强调了诗人对学问的专注和投入。 “只应前世是深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前世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他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前世种下的因,而今生的追求则是为了结出更好的果。这里的“深雠”并非指仇恨,而是指深深的缘分和缘分中的责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谦虚、勤奋、专注和责任的态度。它鼓励人们在取得成就后,仍然需要保持谦逊和努力,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过去的缘分和责任,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带来更好的未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原岂敢休。
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雠。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岂敢

    读音:qǐ gǎn

    繁体字:豈敢

    英语:you flatter me; I don\'t deserve such praise or honour

    意思:(岂敢,岂敢)

     1.犹言怎么

  • 名第

    读音:míng dì

    繁体字:名第

    意思:
     1.高第。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刘轲﹞后乃精于儒学,而肄文章,因策名第,歷任史馆。”
     
     2.科举考试中式的名次。
      ▶五代·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