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言四韵十六首》 妻财遗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妻财遗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意思:妻子财产遗下不是你有,罪业将行难以欺骗自己。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七言四韵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深邃而悲凉的语调,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每一行诗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接受。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这两句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有限性。尽管人们常常期待能活到百年,但生命的长度却是由命运和自然决定的,无法预知和控制。无论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我们都无法预知它的走向和结果。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这两句诗描绘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昨天还在街头纵马驰骋,享受生活的快乐,而今天却可能已经躺在棺材里,等待生命的结束。这种对比强烈,让人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感到深深的哀伤。 “妻财遗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这两句诗揭示了人生的虚无和空洞。即使我们拥有财富和地位,最终也都会留给别人,而我们所犯的罪业也将随着我们的离去而继续存在。这让人感到人生的空洞和无意义。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最后一句话点出了人生的希望和出路。如果我们能寻求“大药”,也就是真正的智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即使生命短暂,也能活得有意义。如果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却不去珍惜和利用,那就是真正的愚蠢。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它揭示了生命的无常、短暂、空洞和希望,鼓励我们寻求真正的智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尽管人生充满了痛苦和困扰,但只要我们寻求真正的智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遗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作者介绍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关键词解释

  • 罪业

    读音:zuì yè

    繁体字:罪業

    英语:sin

    意思:(罪业,罪业)
    佛教语。谓身、口、意三业所造之罪。亦泛指应受恶报的罪孽。
      ▶《法华经•化城喻品》:“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

  • 有罪

    读音:yǒu zuì

    繁体字:有罪

    意思:
     1.有犯法的行为。亦指有犯法行为的人。
      ▶《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国语•晋语七》:“臣闻绛之志,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其将来辞。”

  • 自欺

    读音:zì qī

    繁体字:自欺

    意思:自己欺骗自己。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宋·叶适《毋自欺室铭》:“有闻善之意而疑己以不明,自欺也;有为高之心而畏己以不能,自欺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