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庭芳·秋入微阴》 我自寒灰槁木,神处、不觉醺酣。

我自寒灰槁木,神处、不觉醺酣。

意思:我从寒灰枯槁,神的地方、不觉醉酣。

出自作者[宋]刘子翬的《满庭芳·秋入微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通过对微阴的天、千岩的飞策、黄叶、清潭、波光等秋天的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真冷淡的秋天的喜爱,并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 首句“秋入微阴,凉生平远,小山愁绝天南。”描绘了秋天的微阴天气,凉意平远,小山愁绝,仿佛天南也变得清凉。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小山拟人化,仿佛它也在为秋天的到来而感到忧虑。 “似闻还断,飞策遍千岩。”诗人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飞策遍千岩,寻找声音的来源。这里的“策”字用得巧妙,表现了诗人寻声探源的急切心情。 “叶底轻黄纂纂,恼人是、微裂芳缄。”黄叶轻柔地覆盖在树底,微裂的叶子像芬芳的信封一样惹人恼人。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翛然胜,清真冷淡,无艳寄尘凡。”诗人认为这个秋天清真冷淡,比任何时候都更美,它超越了尘世的繁华和艳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冷淡的秋天的赞美之情。 “澄潭。欹两岸,波光摇动,碧影相参。”潭水清澈,倒映着两岸的山影,波光摇动,美丽动人。这里再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美感。 “任西风十里,吹度松杉。我自寒灰槁木,□神处、不觉醺酣。”任凭西风十里吹过松杉,诗人自己内心如寒灰槁木,却不觉醺酣,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之情。 “归来晚,飞花无迹,明月满空函。”在欣赏完秋天的景色后,诗人感到满足而归来,此时空中已满是明月,无飞花痕迹,表现出秋天的宁静和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真冷淡的秋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意象,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入微阴,凉生平远,小山愁绝天南。
似闻还断,飞策遍千岩。
叶底轻黄纂纂,恼人是、微裂芳缄。
翛然胜,清真冷淡,无艳寄尘凡。
澄潭。
欹两岸,波光摇动,碧影相参。
任西风十里,吹度松杉。
我自寒灰槁木,神处、不觉醺酣。
归来晚,飞花无迹,明月满空函。

关键词解释

  • 槁木

    读音:gǎo mù

    繁体字:槁木

    英语:withered tree

    详细释义:干枯的木头。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精爽烟浮,容若槁木。』

    造句:

  • 不觉

    读音:bù jué

    繁体字:不覺

    英语:unconsciously

    意思:(不觉,不觉)

     1.沉睡不醒。
      ▶《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

  • 我自

    读音:wǒ zì

    繁体字:我自

    意思:犹我咱。
      ▶宋·刘子翚《满庭芳•桂花》词:“我自寒灰藁木,凝神处,不觉重酣。”
      ▶《水浒传》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王。’”清·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

  • 寒灰

    读音:hán huī

    繁体字:寒灰

    意思: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金·元好问《甲午除夜》诗:“

  • 醺酣

    引用解释

    1.酣醉貌。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开樽揖明月,席上皆 应 刘 。敏速迭唱和,醺酣争献酬。”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呀!微臣最小胆,则待逐日醺酣。”

    2.谓天气温暖困人。 宋 黄庭坚 《诉衷情》词:“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