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意思: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作者是佚名。 这首诗的开头“武昌山下蜀江东”描绘了武昌山下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正在前往蜀地的船上。诗人再次看到了葛洪的仙舟,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道家神仙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又得案前亲礼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经典的敬仰和虔诚,他希望能够得到道家真传,获得智慧和力量。 “大罗天诀玉函封”则描绘了道家经典的神秘和珍贵,诗人得到了大罗天诀的玉函封,这可能意味着他即将获得道家真传,成为一位真正的道家弟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道家经典的敬仰和虔诚。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道家真传的渴望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着神秘和追求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道家真传的渴望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仙舟

    读音:xiān zhōu

    繁体字:仙舟

    意思:舟船的美称。
      ▶隋·江总《洛阳道》诗之一:“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
      ▶唐·李峤《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仙舟窅将隔,芳斝暂云同。”
      ▶宋·无名氏《梅

  • 蜀江

    读音:shǔ jiāng

    繁体字:蜀江

    意思:蜀郡境内的江河。
      ▶唐·刘禹锡《竹枝词》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宋·黄庭坚《定风波》词:“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 葛洪

    读音:gě hóng

    繁体字:葛洪

    英语:Ge Hong

    详细释义:人名。(约公元250~330)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元帝召为丞相掾,因平贼有功,赐爵关内侯。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