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意思:今年春尽,杨花似雪,还不见他回家。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全文赏析

【注释】:
①余杭门:宋代杭州城北三座城门之一。
②“对酒”句:写月下独饮。

【评解】

这是一首托为思妇怀念远人的词。作者于熙宁六年冬,自杭州至镇江,到次年春尚迟留未归,有感而写此词。上片说去年离家是在飞雪似杨花的冬天,现在已是杨花似雪的暮春,尚无返回的消息。巧妙地把眼前的杨花与去年的雪花联系起来。下片写对酒邀月,明月却偏照着画梁双燕,衬托作者久居客地的孤寂凄凉。

【集评】

王元诰《苏诗总案》:甲寅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公以去年十一月发临平(今杭州市东北),及是春尽,犹行役未归,故托为此词。
胡云翼《宋词选》:“恰似姮娥怜双燕”三句,是以月里嫦娥的怜爱双燕,反衬自己无人怜惜的孤寂。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 )。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 ”。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 ,同样点明时间——“ 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 ”,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 ”。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 ,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 ,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
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这一高超的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一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还家

    读音:huán jiā

    繁体字:還家

    意思:(还家,还家)

     1.回家。
      ▶《后汉书•臧洪传》:“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

  • 杨花

    引用解释

    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今年

    读音:jīn nián

    繁体字:今年

    英语:this year

    意思: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李密《陈情事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宋·苏轼《九日

  • 春尽

    读音:chūn jìn

    繁体字:春儘

    意思:(春尽,春尽)

     1.春去,春天结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薪采者也”汉·何休注:“金主芟艾,而正以春尽木火当燃之际,举此为文,知庶人采樵薪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