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为志学聘君题惠麓秋晴图(甲寅立冬日)》 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

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

意思:不必《茶经》随火化,拟寻找房子等待春天耕种。

出自作者[明]朱芾的《为志学聘君题惠麓秋晴图(甲寅立冬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林清幽、表达诗人心境的诗。全诗以第二泉头为背景,通过描绘晚晴时分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首句“第二泉头坐晚晴”,以第二泉头为地点,晚晴为时间,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第二句“满林松籁杂谿声”,通过听觉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这两句诗意境优美,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第三句“涤烦老去卢鸿一,谢俗归来卫叔卿”,借用两位古代隐士的名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卢鸿一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隐士,他因为厌恶世俗而隐居山林;卫叔卿则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道士,他也曾离开尘世,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诗人表示自己并不想效仿卢鸿一那样彻底抛弃世俗,而是希望能够在山林中寻找一份宁静。这里的《茶经》是指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意味着诗人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期待春天来临,开始农耕生活的愿望。 最后两句“卧游画里违清赏,裹茗它年石上烹”,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身在山林,但心却仍然留恋着世间的美好。这里的“卧游画里”意味着诗人在心中游览山水画卷,而“裹茗它年石上烹”则暗示着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山石上品茗,享受宁静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自己追求宁静、远离尘世的心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第二泉头坐晚晴,满林松籁杂谿声。
涤烦老去卢鸿一,谢俗归来卫叔卿。
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
卧游画里违清赏,裹茗它年石上烹。

关键词解释

  • 春耕

    读音:chūn gēng

    繁体字:春耕

    短语:中耕

    英语:(v) plow a field in the spring

    意思:春季耕作;春季的耕作。
      ▶汉·晁错《论贵

  • 茅屋

    读音:máo wū

    繁体字:茅屋

    短语:庵 草房

    英语:cottage

    意思:亦作“茆屋”。
     用茅草盖的房屋。
      ▶《左传•桓公二年》:“清庙茅屋。”

  • 火化

    读音:huǒ huà

    繁体字:火化

    英语:cremation

    意思:
     1.以火熟物。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茶经

    读音:chá jīng

    词语解释

    ⒈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陆羽撰写。全书共分三卷十节,内容囊括茶叶科学技术、生产知识和饮茶轶事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