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乱后经秋雪庵看芦花》 楼外百城烟水阔,何人一叶老渔竿!

楼外百城烟水阔,何人一叶老渔竿!

意思:楼外百城烟水宽,为什么人一代老渔竿!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乱后经秋雪庵看芦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迷空结色两无端,带壑襟丘得暂看。岂为鱼龙留沼泽,并收天地入荒寒。云连昏旦知风怒,鸟近榆枋避弋难。楼外百城烟水阔,何人一叶老渔竿!》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迷空结色两无端,带壑襟丘得暂看。”描绘了空灵而多彩的自然景色,诗人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与天地结为一体,得到了片刻的观赏。这里的“迷空”和“结色”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的美妙和深远,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岂为鱼龙留沼泽,并收天地入荒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不应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破坏自然环境,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云连昏旦知风怒,鸟近榆枋避弋难。”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的风暴即将来临的景象,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受到伤害。这也暗示了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和准备应对。 最后,“楼外百城烟水阔,何人一叶老渔竿!”这两句诗描绘了远处的楼阁和宽阔的水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迷空结色两无端,带壑襟丘得暂看。
岂为鱼龙留沼泽,并收天地入荒寒。
云连昏旦知风怒,鸟近榆枋避弋难。
楼外百城烟水阔,何人一叶老渔竿!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百城

    读音:bǎi chéng

    繁体字:百城

    意思:
     1.指各个城邑。
      ▶三国·魏·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晋·陆云《答张士然》诗:“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
      

  • 一叶

    读音:yī yè

    繁体字:一葉

    意思:(一叶,一叶)

     1.一片叶子。
      ▶《列子•说符》:“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唐·李白《

  • 烟水

    引用解释

    亦作“烟水”。 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
  • 渔竿

    引用解释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读音:yú gā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