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郭先辈》 雷雨不下施,犹作池中物。

雷雨不下施,犹作池中物。

意思:雷雨不下施,就像在池中之物。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酬郭先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太原郭夫子(郭沫若)的赞扬和敬仰之情的表达。郭沫若是一位行高文炳蔚的文人,他年轻时便负世誉,一举游月窟,成为仙籍第三人,受到时人的敬仰。作者曾在西省任职,与郭沫若结识,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作者被贬到群舒,对郭沫若的敬仰之心更加深厚。 诗中描绘了郭沫若归来的情景,云雾一披拂,表现出他的内心世界已经打开,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作者用“雷雨不下施,犹作池中物”来形容郭沫若的潜力,他就像一个蓄势待发的池中之物,随时准备爆发。 接着,作者赞扬郭沫若的文章,与古争驰突,粲英华,理深刮骨。他的古诗尤其精奥,史论皆宏拔。这些赞扬表达了作者对郭沫若文学才华的肯定。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无奈,与世长迂阔,只能在一旁关注郭沫若,虽然自身条件不佳,但仍然希望郭沫若能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为民谋福利。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郭沫若的敬仰和关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自身的无奈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原郭夫子,行高文炳蔚。
弱龄负世誉,一举游月窟。
仙籍第三人,时人故称屈。
昔余吏西省,倾盖名籍籍。
及我窜群舒,向风心郁郁。
归来暮江上,云雾一披拂。
雷雨不下施,犹作池中物。
念君介然气,感时思奋发。
示我数篇文,与古争驰突。
彩褥粲英华,理深刮肌骨。
古诗尤精奥,史论皆宏拔。
举此措诸民,何忧民不活。
吁嗟吾道薄,与世长迂阔。
顾我徒有心,数奇身正绌。
论兵属少年,经国须儒术。
夫子无自轻,苍生正愁疾。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池中物

    引用解释

    比喻蛰居无为的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 、 张飞 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四:“蛟龙岂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 陈衍 《辽诗纪事·张元》:“ 张 有雪诗, 吴

  • 雷雨

    读音:léi yǔ

    繁体字:雷雨

    英语:thunderstorm

    意思:由积雨云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往往发生在夏天的下午。
      ▶《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
     

  •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