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意思:处身在木雁,任世变桑田。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确实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作品,它以一种轻松、愉悦的笔调,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首先,诗中描绘了诗人的“散诞”和“逍遥”,这是对诗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他仿佛是一位地上仙子,悠然自得,享受着人间的快乐。这种生活态度与佛教中的“禅定”思想相吻合,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其次,诗中提到了诗人与诗歌、佛教的关系。诗人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歌被收录在逸品之中,这表明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他也对佛教教义有深入的理解,能够从中领悟到真正的教诲。 在政治方面,诗人担任着重要的官职,他的制诰被留在了台阁,这表明他的文笔和政治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音乐方面,他的歌词被用于管弦演奏,这也表明他的诗歌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此外,诗人还表现出一种随和、淡泊名利的态度。他能够处身于木雁之间,任世变桑田,这表明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他既愿意担任官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也愿意隐居山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最后,诗人表现出一种儒道兼修、文墨中年旧的精神风貌。他既追求文学艺术的修养,也注重道德品质的修炼。他爱好饮酒作乐,但也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为世俗所牵绊。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哲学和价值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
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
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
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
八关斋适罢,三雅兴尤偏。
文墨中年旧,松筠晚岁坚。
鱼书曾替代,香火有因缘。
欲向醉乡去,犹为色界牵。
好吹杨柳曲,为我舞金钿。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木雁

    读音:mù yàn

    繁体字:木雁

    意思:《庄子•山木》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

  • 桑田

    引用解释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 处身

    读音:chǔ shēn

    繁体字:處身

    英语:use oneself

    意思:(处身,处身)
    立身处世;对待自身。
      ▶汉·班固《答宾戏》:“敢问上古之士,处身行道,辅世成名,可述于后者,默

  • 世变

    引用解释

    时代的变迁;世事的变化。《书·毕命》:“既歷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 宋 陆游 《月下小酌》诗:“世变浩无穷,成败翻覆手。” 清 恽敬 《乙瑛碑跋》:“盖 东汉 之末,其风气渐及 六朝 ,可以观世变也。” 朱自清 《<文集>二自序》:“中间相隔五年,看过了多少世变;写到这里,不由得要停笔吟味起来。”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