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李参政李提刑见和雁湖观梅》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意思:正赶上意时突然起起,到忘记说处谩期期。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次韵李参政李提刑见和雁湖观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赞美了春天的静谧、美丽和期待。 首句“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诗人用“羯鼓催花”这一典故,表示春天不需要被喧闹的鼓声所打扰,安静地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这是对春天的尊重和赞美。而“好春全看未花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欣赏,他更喜欢春天的初始阶段,那时一切都还未发生,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期待。 “雨余庭院湖光湿,人倚阑干夕暝迟”这两句描绘了雨后庭院的美景,湖面波光粼粼,人倚栏杆,夕阳缓缓落下。这样的景象充满了诗意和宁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美好时刻,情感激荡,想要表达却又无从说起的感觉。这是对春天的深深热爱和无法言说的情感。 最后,“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留恋,就像雁湖边的人们在春天结束后会再次归来询问梅花是否又开了几朵一样。这里既有对春天的期待,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静谧、美丽和期待。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深深欣赏,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诗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
雨余庭院湖光湿,人倚阑干夕暝迟。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

关键词解释

  • 期期

    读音:qī qī

    繁体字:期期

    意思:
     1.口吃结巴貌。
      ▶《史记•张丞相列传》:“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张守节正义:“昌以口吃,每语故重言期期

  • 会意

    读音:huì yì

    繁体字:會意

    短语:理会 心照不宣 意会 心领神会 悟

    英语:knowing

    意思:(会意,会意)

     1.六书之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

  • 起起

    读音:qǐ qǐ

    繁体字:起起

    意思:
     1.唿人起立声。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

  • 正会

    读音:zhèng huì

    繁体字:正會

    意思:(正会,正会)
    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
      ▶《晋书•礼志上》:“汉·建安中,将正会,而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晋书•礼志下》:“汉仪有正会礼

  • 忘言

    读音:wàng yán

    繁体字:忘言

    意思: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魏·曹植《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