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歌子·山枕莺声晓》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

意思:愁眼垂杨见,苦心红蜡烛知道。

出自作者[宋]胡翼龙的《南歌子·山枕莺声晓》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清晨的景象,以及离别时的忧愁和相思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山枕莺声晓,羽觞花片飞”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山枕是指枕头般高的山峦,莺声则是清晨的鸟鸣声,表达了诗人醒来时,听到鸟鸣声的情景。羽觞则是指酒杯,花片则是指花瓣飘落的美景。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鸟鸣花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昨朝犹道未成归”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虑和不舍。“未成归”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但还没有离开,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人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舍。 “不记春衫襟上、旧题诗”则描绘了过去的回忆,诗人回忆起在春衫上写下旧题诗的情景,这些回忆和经历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怀念和不舍。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忧愁和相思之情。垂杨是春天的象征,诗人用它来表达离别的愁绪。红烛则象征着相思之情,苦心表达了诗人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最后,“翻成怕见别离时。只寄一声将息、当相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恐惧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怕见别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恐惧和担忧。只寄一声将息、当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只能通过思念对方来度过时间的无奈和痛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离别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枕莺声晓,羽觞花片飞。
昨朝犹道未成归。
不记春衫襟上、旧题诗。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
翻成怕见别离时。
只寄一声将息、当相思。

关键词解释

  • 垂杨

    读音:chuí yáng

    繁体字:垂楊

    英语:weep Simon poplar

    意思:(垂杨,垂杨)

     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齐·谢朓《隋王鼓吹曲•入朝曲

  • 红烛

    读音:拼音:hóng zhú

    红烛的解释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
  • 苦心

    读音:kǔ xīn

    繁体字:苦心

    英语:painstaking

    意思:
     1.费尽心思。
      ▶《庄子•渔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宋·苏洵《上韩舍人书》:“自两制以上

  • 心红

    读音:xīn hóng

    繁体字:心紅

    意思:(心红,心红)

     1.纯红的硃砂。
      ▶《元典章•户部七•拟支年销钱数》:“成造信牌,彩画图本,淹藏菜蔬,印色心红,并诸名项杂支。”
     
     2.指

  • 烛知

    读音:zhú zhī

    繁体字:燭知

    意思:(烛知,烛知)
    明察洞悉。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则近者日亲,远者日疏。”
      ▶明·李贽《孔融有自然之性》:“使明天子、贤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