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意思:在组不肯直说,对硅能否分。

出自作者[魏晋]左思的《咏史》

全文创作背景

左思的《咏史》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这组诗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但大致可以推断是在他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写作的。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然而,他实际遭遇的却是仕途的坎坷和艰难,这使他了解到晋朝政治的腐败。这些经历和观察都反映在他的《咏史》诗中。 其次,诗中还表达了对历史上许多贤才不被重用,反而受到压抑和迫害的现象的愤慨。左思通过咏史,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贤才的敬仰和同情。 以上只是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可以阅读相关论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作者介绍 左思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关键词解释

  • 宁肯

    读音:nìng kěn

    繁体字:寧肯

    意思:(宁肯,宁肯)

     1.难道不肯,岂肯。
      ▶《后汉书•刘盆子传》:“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晋·干宝《搜神记

  • 不肯

    读音:bù kěn

    繁体字:不肯

    英语:be unwilling to

    意思:不同意;不接受。
      ▶《谷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

  • 临组

    读音:lín zǔ

    繁体字:臨組

    意思:(临组,临组)
    谓受命为官。组,指印绶。

    解释:1.谓受命为官。组﹐指印绶。

    造句:暂无

  • 肯分

    读音:kěn fēn

    繁体字:肯分

    意思:恰恰;凑巧。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摺:“谁想朱买臣得了官,肯分的除授在俺这会稽郡做太守。”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摺:“可怎生便无一画儿错,两箇字肯分的都一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