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踏莎行·无题》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意思:颠倒思考,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出自作者[清]郑燮的《踏莎行·无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深情和寓意的诗,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思念,同时也暗示着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首句“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描述了童年时期的深厚情谊,既有亲戚关系,又有文墨相交,相互照顾,相互保护。这种感情纯洁而深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这两句诗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描述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就像燕子不需要引导就能找到它的巢穴一样,这种情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外力引导。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这种感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摆脱。同时,“藕丝不断莲心苦”一句也暗示了这种情感的缠绵和苦涩。 最后两句“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理。诗人明明渴望见到心爱的人,却又害怕这种见面会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这种矛盾和纠结,使得诗人的内心更加痛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苦闷。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作者介绍 韦庄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关键词解释

  • 藕丝

    读音:ǒu sī

    繁体字:藕絲

    英语:fibre of lotus root

    意思:(藕丝,藕丝)

     1.莲藕折断后,藕丝仍相连续,因以喻情意绵绵。
      ▶唐·韩偓《春闷偶成十二

  • 莲心

    读音:lián xīn

    繁体字:蓮心

    英语:lotus nut

    意思:(莲心,莲心)

     1.莲实中的胚芽。味微苦,性清凉,可药用。
      ▶唐·李群玉《寄人》诗:“莫语双莲子,须知

  • 劫数

    读音:jié shù

    繁体字:劫數

    短语:天灾人祸 灾难 灾祸 不幸 难 劫 厄

    英语:inexorable doom

    意思:(劫数,劫数)
    原为佛教语。指极

  • 颠倒

    读音:diān dǎo

    繁体字:顛倒

    短语:

    英语:(v) confused; get backwards; reverse

    意思:(颠倒,颠倒)

     1.上下

  • 思量

    读音:sī liang

    繁体字:思量

    短语:沉思 盘算 寻味 思维 构思 虑 考虑 琢磨 默想 想 揣摩 思想 酌量 合计 寻思 思

    英语:consider

  • 朦胧

    读音:méng lóng

    繁体字:朦朧

    短语:迷蒙 若明若暗 盲目 隐约可见 模糊不清 糊涂 恍惚 飘渺 影影绰绰 黑糊糊 恍

    英语:blur

    意思:(朦胧,

  • 不断

    读音:bù duàn

    繁体字:不斷

    短语:不时

    英语:uninterrupted

    意思:(不断,不断)

     1.割不开。
      ▶《韩非子•内储说下》:“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