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扶风豪士歌》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意思:张良不追逐赤松子去,桥边黄石知道我心。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扶风豪士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乱时期洛阳城中人民苦难生活的诗篇。诗中通过对洛阳三月飞沙、血染天津、白骨遍野等场景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通过描述洛阳城中人怨嗟、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等场景,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恐惧。诗人自己也因为战乱而东奔向吴国,道路遥远,如同浮云四塞。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吴国与扶风豪士相会,饮酒作诗的场景。诗人赞美扶风豪士的意气相倾、不倚将军势、不计较权贵名利的品格,以及他宴请众客、歌舞香风的生活。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乱世中那些有心报国、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人们的敬佩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描绘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那些具有高尚品格和追求的人们的敬佩和赞美,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
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赤松

    读音:chì sōng

    繁体字:赤鬆

    英语:spruce

    意思:
     1.即赤松子。
      (1)《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韩非子•解老》:“赤松得之

  • 张良

    读音:zhāng liáng

    词语解释

    ⒈  汉初大臣。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河南郏县东)人。祖与父都是韩国大臣。秦灭韩后,他图谋复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楚汉战争期间,提

  • 黄石

    读音:huáng shí

    繁体字:黃石

    意思:(黄石,黄石)

     1.指黄石公。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唐·陈去疾《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