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醉吟》 醉来忘渴复忘饥,冠带形骸杳若遗。

醉来忘渴复忘饥,冠带形骸杳若遗。

意思:醉来忘又忘饥渴,冠带身体一旦遗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醉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醉归》,它描绘了一个醉酒之人的形象和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首句“醉来忘渴复忘饥,冠带形骸杳若遗。”描绘了醉酒之人的忘我状态,忘记了口渴和饥饿,衣冠和身体都变得不再重要。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厌恶。 “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描绘了醉酒之后的状态,耳边传来寺庙的钟声,而心中的酒意还未完全消散。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的感悟。 “临风朗咏从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描绘了醉酒之后在风中朗诵诗歌,任由马儿慢慢行走的状态。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应被众疑公事慢,承前府尹不吟诗。”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公务的忽视,以及他与前任府尹的不同之处。这暗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醉酒之人的形象和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厌恶。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的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醉来忘渴复忘饥,冠带形骸杳若遗。
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
临风朗咏从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
应被众疑公事慢,承前府尹不吟诗。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冠带

    读音:guàn dài

    繁体字:冠帶

    英语:string of a hat

    意思:(冠带,冠带)

     1.帽子与腰带。
      ▶《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
      ▶

  • 形骸

    读音:xíng hái

    繁体字:形骸

    短语:躯壳 形体

    英语:the human body

    意思:
     1.人的躯体。
      ▶《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