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竹醉日》 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

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

意思:如能乐于培植,何必醉中移动。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竹醉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苒苒渭滨族,萧萧尘外姿。
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是一首优美的五言古诗,通过对渭滨群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首句“苒苒渭滨族”中,“苒苒”形容群族繁盛,“渭滨”点明地点,而“族”则表现了群族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整体来看,这一句描绘了渭滨群族的繁荣景象。 “萧萧尘外姿”则描绘了群族的另一种面貌,即超然尘世之外,具有一种清高的姿态。这里的“尘外”并非指尘世的外部,而是指超脱于世俗纷扰的境界,表现出群族独特的品格和气质。 接下来的两句“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这里的“乐封殖”并非简单的享乐和增殖,而是指对自然的关爱和尊重,对生命的珍视和呵护。而“何必醉中移”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度追求名利和物质的反思,提醒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渭滨群族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苒苒渭滨族,萧萧尘外姿。
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