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意思:古代人刘伶喊不醒,现在没有卫阶和谁谈。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用厚后弟强甫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泛溪南的闲适心情,以及对古人刘伶、卫玠的淡泊名利的思考。
首联“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诗人以一种懒散的态度,不愿去拜访半山腰的云顶庵,而是选择撑起小舟,独自泛舟溪南。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常的手法,本应是访友人会感到疲倦,但诗人却用“懒访”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清净的向往。而“且撑一叶泛溪南”则描绘了诗人独自撑船,漂向溪南的悠闲画面。
颔联“花间渐觉同游少,桑下何曾作宿三。”诗人开始思考独自泛舟的孤独,花间渐觉同游人稀少,不禁感到有些孤独。这里诗人用“桑下何曾作宿三”一句,表达了自己并未期待与他人一同宿于桑下,而是表达了诗人对独自泛舟的淡然态度。
颈联“古人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诗人开始对古人刘伶、卫玠进行思考。刘伶是魏晋名士,嗜酒如命,常常大醉而眠,诗人用“呼不醒”表达了对古人名士风度的赞赏;而卫玠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常被人们称为“看杀卫玠”,诗人用“今无卫玠共谁谈”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尾联“五千言是家人语,长笑诸家误注聃。”最后两句诗人在思考中有所醒悟,他认为《道德经》五千字是家人语,无需他人来注解。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道德经》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诗人用“长笑诸家误注聃”表达了对那些错误解读老子思想的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泛舟溪南的闲适心情,以及对古人淡泊名利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半山云顶庵”、“花间”、“桑下”、“刘伶”、“卫玠”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思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独特理解,展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