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左殿丞入蜀》 闻禽嗟异域,问俗访耆年。

闻禽嗟异域,问俗访耆年。

意思:听说禽喂不同地区,问民间访老人。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送左殿丞入蜀》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蜀地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了行客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域的好奇。 首句“传闻蜀道难,行客若登天。”直接点明主题,描述了蜀地的艰难险阻,使得行客们感觉像是登天一般。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同时也表达了行客们对此的畏惧和敬畏。 “紫竹深无路,黄花忽见川。”这句诗描绘了蜀地的自然景色。紫竹深林广袤无路,黄花遍野却突然出现一片宽阔的水面。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景色更加鲜明,也表达了作者对蜀地风光的赞美。 “闻禽嗟异域,问俗访耆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行客对异域的好奇和渴望了解当地文化的愿望。他听到鸟鸣声,感叹这是异域的声音;他向当地人询问风俗习惯,向老人请教历史传说。这种对异域文化的探索和尊重,体现了作者的开放心态和人文关怀。 “欲识京都远,惟应望日边。”这句诗表达了行客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京都的向往。他想要知道京都的距离有多远,答案只能是从日边望去才能得知。这句诗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京都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蜀地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同时也表达了行客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域的好奇。诗中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异域文化的探索精神,是一首富有情感和人文气息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传闻蜀道难,行客若登天。
紫竹深无路,黄花忽见川。
闻禽嗟异域,问俗访耆年。
欲识京都远,惟应望日边。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异域

    读音:yì yù

    繁体字:異域

    英语:foreign lands; a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 some other place; another of the country

    意思:

  • 嗟异

    读音:jiē yì

    繁体字:嗟異

    意思:(嗟异,嗟异)
    赞叹称异。
      ▶《南史•阮孝绪传》:“邻里嗟异之。”
      ▶宋·曾巩《本朝政要策•学校》:“淳化中,上始视学,命孙奭讲《说命》之篇,天子嗟异久之。”

  • 耆年

    读音:qí nián

    繁体字:耆年

    意思:
     1.老年人。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阙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唐·聂夷中《短歌》:“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