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砺三首》 愤气填膺奈若何,千生万死不消磨。

愤气填膺奈若何,千生万死不消磨。

意思:怒气填膺怎么办,千生万死不消磨。

出自作者[宋]郑思肖的《八砺三首》

全文创作背景

《八砺三首》是宋末爱国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组诗。这三首诗作于景定五年(1264年)秋。当年,元军逼近临安,宋廷迁都福州。郑思肖正在临安,因战事紧急,不得不离开临安。这三首诗是他离开临安前所写,表达了他对故国、故土和故人的依恋之情,以及对抗元斗争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其中,“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元军铁蹄时所感到的无力和恐惧,以及因为无力抗击侵略者而感到的悲愤和痛苦。“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故土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国家、民族未来的美好憧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愤气填膺奈若何,千生万死不消磨。
夷齐道丧纲常坏,汤武兵兴叛逆多。
天外游心穷碧落,风前注目寄苍波。
此时此意那容说,环顾斜阳一浩歌。
作者介绍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

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千生

    读音:qiān shēng

    繁体字:千生

    意思:犹言生生世世。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卷二:“惠施不倦,丧身若遗,于此国土,千生为王,即斯胜地,千生捨眼。”

    解释:1.犹言

  • 若何

    读音:ruò hé

    繁体字:若何

    英语:how

    意思:
     1.怎样,怎么样。
      ▶《晏子春秋•问上十七》:“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唐·司空曙《闲居寄苗发》诗:“渐向浮生老,

  • 消磨

    解释

    消磨 xiāomó

    (1) [wear down;fritter away]∶逐渐消耗;磨灭

    消磨志气

    (2) [idle away;while away]∶消遣,打发时光

    消磨岁月

  • 愤气

    读音:fèn qì

    繁体字:憤氣

    意思:(愤气,愤气)

     1.怒气;激愤不平之气。
      ▶汉徐干《中论•慎所从》:“有一范增既不能用,又从而疑之,至令愤气伤心,疽发而死。”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 填膺

    解释

    填膺 tiányīng

    [be filled in the chest] 充塞于胸中

    旧事填膺。——清· 袁枚《祭妹文》

    引用解释

    充塞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