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独乐园七题·种竹斋》 一日不可无,萧洒常在目。

一日不可无,萧洒常在目。

意思:一天不可以没有,潇洒常在眼睛。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独乐园七题·种竹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对五子猷和竹子的深深喜爱,以及竹子坚韧不屈、常年青翠的特性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吾爱五子猷,借宅亦种竹”,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五子猷的热爱,而五子猷的住宅也种植了竹子。这不仅展现了五子猷的高雅品味,也为接下来的咏竹做了铺垫。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这两句诗,表达了竹子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竹子潇洒自然的形态给诗人带来的愉悦感受。诗人每天都不能没有竹子,竹子的潇洒自然总是出现在他的眼前,足见诗人对竹子的热爱。 接着,“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这两句诗,以雪霜的洁白来衬托竹子的坚韧不屈。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霜雪雨,竹子的叶片依然保持翠绿的颜色,这充分表现了竹子的坚韧和生命力。 最后,“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石崇的金谷园和五子猷的竹林,进一步赞美了五子猷的清高和竹子的美丽。石崇的金谷园虽然满园珊瑚,但五子猷的竹林却更胜一筹,因为竹子不仅美丽,更有坚韧不屈的品格。 整首诗以竹子为主线,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五子猷的敬爱之情。同时,通过对比石崇的金谷园,进一步提升了竹子的形象,使得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爱五子猷,借宅亦种竹。
一日不可无,萧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萧洒

    读音:xiāo sǎ

    繁体字:蕭灑

    英语: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意思:(参见萧洒,萧洒)

    近义词: 飘逸、洒脱

  • 一日

    读音:yī rì

    繁体字:一日

    英语:legal day

    意思:
     1.一昼夜;一天。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

  • 不可

    读音:bù kě

    繁体字:不可

    英语:cannot

    意思:
     1.不可以;不可能。
      ▶《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 在目

    读音:zài mù

    繁体字:在目

    意思:在眼前;在视线之中。
      ▶唐·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火云出无时,飞电常在目。”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只见前堂东轩与那聚赌的小阁,宛然那夜光景在目,却无一个人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