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人何在,徒感兴亡对夕阳。
意思:中央击桨人何在,徒感兴亡对着夕阳。
出自作者[宋]吴芾的《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全文赏析
晚上危亭望大江,天教千古作金汤。
这首诗的标题是《晚上危亭望大江,天教千古作金汤》,这表明了诗人在晚上站在高高的亭子上,眺望滚滚的大江,而天意让他(或她)把这个情景铭刻在心,希望这种经历能够流传千古,成为保卫国家的金汤之策。
“危亭”是诗中的关键意象,它象征着高耸、坚固和重要。诗人站在高处,可以俯瞰到更广阔的视野,也更能感受到大江的壮丽和威严。同时,“危亭”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担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稳固。
“天教千古作金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渴望。他希望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能够让这个晚上看到的景象成为一种典范,一种永恒的防线,就像金汤一样坚不可摧。
中流击楫人何在,徒感兴亡对夕阳。
然而,“中流击楫人何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的深深怀念。他们在哪里?他们是否还在为了国家的兴亡而奋斗?诗人感到疑惑和迷茫。
同时,“徒感兴亡对夕阳”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夕阳是傍晚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诗人面对夕阳,感怀兴亡,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它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智慧的诗歌,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