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渊明集》 窗下好风无俗客,案头遗集有先生。

窗下好风无俗客,案头遗集有先生。

意思:窗下好风没有俗客,桌子上留下集有先生。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读渊明集》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公务繁忙的官员在处理完公事后的闲适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 首句“吏人已散门阑静,公事才休耳目清。”描绘了公务结束后,门庭安静的场景,反映出官员在处理公事上的高效和得当。这句诗也暗示了官员在处理公事之余,也能够保持内心的清净,不受外界的干扰。 “窗下好风无俗客,案头遗集有先生。”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象,窗外清风拂面,没有俗客打扰,而案头则放着这位先生的遗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位先生在世时的影响和成就。 “文章简要惟华衮,滋味醇醲是太羹。”这两句诗赞美了这位官员的文章简洁明了,辞藻华丽,如同华美的衮服;而他的文章又如同美味的太羹,醇厚浓郁,令人回味无穷。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文学才华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也待将身学归去,圣时争奈正升平。”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效仿这位官员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升平的赞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位官员一样,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公务结束后门庭安静、清风拂面、案头遗集等景象,赞美了这位官员的公务处理能力、文学才华和为人处世之道。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社会升平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吏人已散门阑静,公事才休耳目清。
窗下好风无俗客,案头遗集有先生。
文章简要惟华衮,滋味醇醲是太羹。
也待将身学归去,圣时争奈正升平。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遗集

    读音:yí jí

    繁体字:遺集

    意思:(遗集,遗集)

     1.前人留下的诗文集子。
      ▶五代·齐己《寄匡阜诸公》诗之一:“争学忘言住幽胜,吾师遗集尽清吟。”
      ▶宋·文同《读<渊明集>》诗:“窗下好

  • 案头

    读音:àn tóu

    繁体字:案頭

    英语:on one\'s desk

    意思:(案头,案头)
    几案上或书桌上。
      ▶唐·杜甫《题郑十八着作丈故居》诗:“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 先生

    读音:xiān shēng

    繁体字:先生

    短语:教员 女婿 汉子

    英语:sir

    意思:
     1.始生子,犹言头生。
      ▶《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