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羊城感赋六首》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意思:早潮汐晚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闹。

出自作者[清]黄遵宪的《羊城感赋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是一首对自然景象和地方风貌的生动描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 首先,诗人通过“早潮晚汐打城门”的描绘,展现出潮水涨落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效果。接着,“玉漏声催铜鼓喧”则以声音为元素,表现出时间流逝的节奏,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诗中“百货均输成剧邑”一句,反映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繁荣。而“五方风气异中原”则展示了地方风貌的独特性,与中原地区有所区别。 “舵舟舆轿山川险”一句,描绘了地方交通的特殊环境,体现了地理环境的艰险。而“帕首刀府帅尊”则展示了地方社会风俗,刀剑和头巾是地方特色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军人的地位和尊重。 最后,“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对地方未来的期许。诗人站在历史的视角上,面对着黄昏时分的越王台,不禁发出了“今古茫茫共谁语”的疑问,表达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深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社会、历史和未来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地方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地方未来的期许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
舵舟舆轿山川险,帕首刀府帅尊。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作者介绍 黄遵宪简介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铜鼓

    解释

    铜鼓 tónggǔ

    [bronze drum] 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用铜铸造。也指铜制军鼓

    引用解释

    1.铜身铜面的鼓和铜身皮面的鼓的总称。形制多

  • 城门

    读音:chéng mén

    繁体字:城門

    短语:宅门 球门 窗格 拉门 关门 拱门 便门 太平门 后门 前门 大门 舱门 正门

    英语:city gate

  • 漏声

    引用解释

    铜壶滴漏之声。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读音:lòu shē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