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聂尊师》 欲芟荆棘种交梨,指画城中日恐迟。

欲芟荆棘种交梨,指画城中日恐迟。

意思:要砍荆棘种交梨,手指在城中日益担心迟。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寄聂尊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欲芟荆棘种交梨,指画城中日恐迟。安得紫青磨镜石,与君闲处看荣衰。》,作者是唐代诗人李中。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通过描绘对交梨的渴望和对镜石的期待,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欲芟荆棘种交梨”,交梨是传说中的仙果,需要芟除荆棘才能种植,象征着艰难的生活环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艰难生活的无奈和决心改变现状的决心。 次句“指画城中日恐迟”,指画城中,表示对未来的规划和设想,但因为时间紧迫而感到迟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 第三句“安得紫青磨镜石”,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找到能够看清人生荣辱兴衰的“紫青磨镜石”的渴望,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最后一句“与君闲处看荣衰”,与君闲处,表示与朋友一起度过闲暇时光,看荣衰则是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变迁的感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对交梨的渴望和对镜石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思考,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欲芟荆棘种交梨,指画城中日恐迟。
安得紫青磨镜石,与君闲处看荣衰。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指画

    解释

    指画 zhǐhuà

    (1) [point at]∶用手指指;指点

    孩子们指画着,“看,飞机!三架!又三架!”

    (2) [to draw with finger,nail or palm]∶以手代笔,蘸墨作画

  • 荆棘

    读音:jīng jí

    繁体字:荊棘

    短语:

    英语:bramble

    意思:(荆棘,荆棘)

     1.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
      ▶《老子》:“师之所处,荆

  • 中日

    读音:zhōng rì

    繁体字:中日

    意思:隔日。
      ▶《仪礼•聘礼》:“士中日则二双。”
      ▶郑玄注:“中,犹间也。”

    解释:1.隔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