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戊子六月十三日曝书得史院赐笔感怀》 却恨身为周柱史,不令人识汉官仪。

却恨身为周柱史,不令人识汉官仪。

意思:却恨身为周柱史,不让别人认识汉官仪。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戊子六月十三日曝书得史院赐笔感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君王孝悌、丞相忠良的赞美,同时蕴含着对自身职位和身份的不满与无奈。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沉、复杂的内心情境。 首联“君王孝悌纂修意,丞相忠良典领宜”展现了诗人对君王和丞相的赞美。诗人用“孝悌”形容君王,表现出其仁爱、亲和的品质,用“忠良”形容丞相,展现了其忠诚、贤能的形象。 颔联“却恨身为周柱史,不令人识汉官仪”中,诗人表达了对自身职位和身份的不满与无奈。作为周朝的柱史,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发挥,因此心生怨恨。同时,“不令人识汉官仪”也暗示着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和境遇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 颈联“当年请郡新进笑,今日曝书陈迹迷”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回忆当年请缨赴任时,新进的同僚们嘲笑自己,如今晒书翻阅陈年旧事,又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一对比,凸显了诗人在时间流逝中的成长和变化,也加深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苦闷。 尾联“犹有院中宣赐笔,不妨林下醉题诗”则表现了诗人在苦闷中寻找宣泄和寄托的方式。虽然仍然拥有院中宣赐的笔,但诗人选择在林下醉酒题诗,以此来排遣内心的忧郁和不满。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通过对自身经历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王孝悌纂修意,丞相忠良典领宜。
却恨身为周柱史,不令人识汉官仪。
当年请郡新进笑,今日曝书陈迹迷。
犹有院中宣赐笔,不妨林下醉题诗。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汉官

    读音:hàn guān

    繁体字:漢官

    意思:(汉官,汉官)
    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元史•祭祀志五》:“集贤院奏遣汉官,翰林院奏遣蒙古官,出玺书给驿以行。”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

  • 令人

    读音:lìng rén

    繁体字:令人

    英语:reader

    意思:
     1.品德美好的人。
      ▶《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郑玄笺:“令,

  • 官仪

    读音:guān yí

    繁体字:官儀

    意思:(官仪,官仪)

     1.官府的礼仪。
      ▶宋·苏轼《神宗皇帝輓词》之二:“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宋·曾巩《谢赐<唐六典>表》:“窃典故之绪余,少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