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担当山水册》》 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

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

意思:滇边山色都没有那,迸入苍浪泼墨水来。

出自作者[近代]苏曼殊的《题《担当山水册》》

全文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位遗民听到国破家亡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的心情。首句“一代遗民痛劫灰”,以“一代遗民”点明诗人的身份,“痛劫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灭亡的悲痛之情。次句“闻师陡听笑声哀”,通过对比手法,将“笑声”与“哀”并列,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悲痛之深。末两句“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则以景写情,通过对滇边山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助和愤懑,同时借用“泼墨”的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灭亡的悲痛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遗民的坚贞和忠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代遗民痛劫灰,闻师陡听笑声哀。
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
作者介绍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关键词解释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泼墨

    读音:pō mò

    繁体字:潑墨

    英语:splash-ink

    意思:(泼墨,泼墨)

     1.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